打造草原上流动的"强村讲堂'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牧区落地生根-贵宾会app下载-贵宾会

发布时间:2023-09-28 15:25:20丨来源:玉树发布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牢牢聚焦农牧民党员文化程度不高的现实短板,坚持以“宣讲”为主,以“培训”为辅,结合党建引领“强村带寺·双星联创”工作,全面开设“强村讲堂”,用“老百姓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落地生根。

精准选配“双语型”干部,确保宣讲队伍“素质过硬”

坚持自下而上推荐和自上而下筛选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邀请一批、聘用一批、选用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精选配强宣讲队伍,以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表达能力强、精通“双语”作为硬指标,从州委宣传部讲师团、高原先锋师资库、优秀县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民族干部中选聘110名骨干师资,组建百人“强村导师团”。州委主题教育办聚焦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内容,对导师团成员开展精准培训,确保导师团政治过硬、素质过硬。宣讲组队方面,围绕六讲内容,分别确定由15至20名导师组成6个导师团,以每个月至少1次的频次开展宣讲,推动宣讲经常性、全覆盖。同时,对入团讲师颁发聘书,明确聘用期限,制定激励措施,从严动态管理,坚持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加大过程监督和考核考评,对讲师授课情况进行动态统计和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对每次宣讲进行意见反馈,对导师团成员实行考核评估,以严的制度、暖的激励推动强村导师团导师成为农牧民党员理论学习的“辅导员”、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员”。

订购翻译“双语版”教材,确保宣讲内容“紧扣主题”

坚持领袖思想凝心、创新理论铸魂、建党精神聚气、政策法规促行的原则,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玉树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必讲内容”;将乡村振兴、平安建设、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作为“重点内容”;将“党规党纪、法律法规、当前形势政策、移风易俗、文明法治等作为“延伸内容”,多样化、立体式、精准式设计“讲思想、讲政策、讲法治、讲团结、讲生态、讲文明”六讲双语教材,通过开展“进乡镇、进村(社)、进寺庙、进生产一线、进牧户僧舍”五进活动,切实将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讲惠民的政策讲暖心,讲团结文明和谐讲生动,让基层党员、群众接受一次全面的理论熏陶、政策润心、党性淬炼,进一步凝聚农牧民党员群众和僧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共识和情感共鸣。

拓展载体“多维度”宣讲,确保宣讲成效“入脑入心”

为了更好地发挥强村导师团宣教作用,玉树州在发挥强村导师团宣讲作用的基础上,搭建多样化宣讲平台,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开展多维度宣讲活动。一是强村导师团重点讲。六支导师团按照拟定宣讲任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合理制定宣讲计划,实现“六讲”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开展第一轮宣讲,村寺宣讲覆盖面达到47%,计划在主题教育期间开展多轮宣讲,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玉树大地落地生根。二是各级党校轮训讲。在州县两级党校开设“强村讲堂”,重点围绕党建引领“强村带寺·双星联创”工作重要意义、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农牧区基层治理等内容进行讲授,提升乡村两级干部、驻寺干部、驻村干部、组织委员的业务能力;推进“六进”内容进党校,县级党校将“六讲”内容纳入乡镇、村社、驻村干部培训教育内容,确保宣讲内容入教材。三是宣讲团队辅助讲。借力“红旗宣讲队、百姓宣讲团、巾帼宣讲队、文艺轻骑兵等资源,以巡回宣讲、集中宣讲、入户宣讲等方式组织群众、僧尼开展宣讲,以基层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四是云端课程拓展讲。依托玉树发布、玉树党建等微信公众号及各类媒体平台开设“强村讲堂”专栏,围绕“六讲”内容发布系列专题,展示基层宣讲工作动态。同时,建立“强村导师团”微信群,发布宣讲动态、有关政策法规、前沿信息、典型经验,把工作交流空间从生活延伸到网络,有效促进宣讲工作升级提效。

(原标题:玉树州:全力打造草原上流动的“强村讲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牧区落地生根)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