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玛沁:巧用“加减乘除”法 答好乡村振兴卷-贵宾会app下载-贵宾会

发布时间:2023-09-28 15:10:33丨来源: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今年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为抓手,立足各村特色产业,用活“加减乘除”法,巧解乡村振兴“方程式”,进一步夯实党建根基、守护生态屏障、激活产业活力、强化基层治理,有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发展。

善用“加法”,夯实党建根基,加强队伍建设。

“加码”理论学习。结合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党课、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等方式,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工作,切实推动各村(社区)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厚植理论素养。“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支部建设常抓不懈。大武镇党委政府坚决落实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各项工作要求,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贯穿组织生活全过程。同时,加强对各村(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建设。二是突出网格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大武镇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主轴主线,建立健全各村(社)级治理“一纵一横”两类功能组织,通过动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对原有党建网格进行完善优化,不断提高村(社区)网格化工作成效。

巧用“减法”,减少环境污染,倡导节能“减”排。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州县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持续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共享绿色低碳生活。一是常态化组织全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先后组织召开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5次,开展全镇范围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3次,前后发动1800余人,清运各类垃圾1500余吨。创新推行“角长制”工作,对镇区46处“卫生死角”分片包区、责任到人,严格实行“门前六包”责任制,全面解决“卫生死角”责任不清、无人清理的问题。二是保障草畜动态平衡,严格实现划区轮牧,严格控制走圈放牧。在科学核定载畜量的基础上,坚持以草定畜,确保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牲畜的饲草需求总量,与草被生长量大体相当,使草原生态系统始终保持自我修复的能力。坚决杜绝出现过度放牧或草场资源浪费的现象,实现草与畜之间的动态平衡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厉行资源节约。倡导资源节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妙用“乘法”,激发产业活力,扩大乘倍效应。

党建引领出“乘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有机结合,探索出“党支部 合作社 村集体经济 企业 牧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村级党组织“搭好台”、合作社“唱好戏”,共同盘活现有资产、打造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出“乘果”。大武镇秉承生态畜牧业优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发展理念,以“一村一方案、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了以永宝村万亩饲草基地、万只白藏羊养殖基地,吾麻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尼玛龙欧拉羊养殖基地,查仓村、血麻村昌麻河本土牦牛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力促以本土生态畜牧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牧民群众不断增收致富。

敢用“除法”,建立长效机制,除陋习树新风。

在思想认识上做“除”法。镇机关、各村(社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培育文明乡村风气。一是在广泛征求群众对创建美好生活相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对群众日常行为规范作出明文规定。二是组建村民议事会、成立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签订“文明操办承诺书”,要求带头发挥好监督管理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有效遏制和消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治理体系上做“除”法。以基层治理为抓手,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广泛动员牧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全面落实村规民约。通过设立积分制管理人员,完善积分兑换清单,制定积分制工作流程等途径,加大积分制、清单制的推广运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来源:玛沁宣)

"));
网站地图